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 蚂蚁庄园4月5日答案

时间:2022-04-04 08:59:14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古代清明节有放风筝的习俗,现如今,还有很多也会在这个时节放风筝,其实古代的风筝还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那么,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

蚂蚁庄园4月5日答案:传递信息

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 蚂蚁庄园4月5日答案

解析: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活动。过去,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线,任凭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清明节放风筝有什么寓意?

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带走邪气与晦气。汉代出现纸制风筝,叫“纸鸢”。唐以后,风筝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日渐风行。

清代诗人高鼎曾这样描绘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人们在纸鸢上加了一个竹笛,纸鸢飞上天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将纸鸢改称“风筝”。

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 蚂蚁庄园4月5日答案

此外,清明节还有这些习俗,门户插柳是清明节特有的节俗。柳树生命力旺盛,在春天往往最先吐出新芽;在《齐民要术》中还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有一种说法是,插柳的风俗意谓可祛疫鬼。

清明还有戴柳的习俗。民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在鬓角插上青柳,也有“留青”之意,希望能留住年轻的容颜和生命力。

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在古代,与其日期相近的还有两个重要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都在农历三月上旬。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个节日和一个节气基本互不干扰,直到唐代,清明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才趋向融合。

据史料显示,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慎终追远的重要仪式,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往往将扫墓延至清明。

当时的朝廷考虑到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经成了习惯,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也逐渐挪到了清明。比如,扫墓要去郊外,在追念祖先之余,人们会趁着春光明媚,赏花、踏青,调节追思亲人带来的哀痛。唐代诗人王维写道:“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最终,清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重要传统节日,大体延续至今。

古代风筝曾用来做什么 蚂蚁庄园4月5日答案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最新文章
娱乐新闻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

关于八宝网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9878号-4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