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8 18:21:50来源:本站整理作者:fy点击:
岁数小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对于眼睛不利,极易造成近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干预?下面带来全面介绍。
1.1-3岁:尽量不要让孩子碰手机
孩子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好,在此之前要尽量少接触手机电子产品。
儿童在2、3岁时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在7、8岁时就越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如ADHD)。
建议: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2.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很多父母为了保持孩子干净,偶尔会把孩子留给手机游戏“照顾”。
但是3-6岁的孩子还小,缺乏自制力。一旦接触到游戏,就极度沉迷。
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适当的接触手机,比如让孩子知道手机可以打电话、和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是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建议:
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3.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孩子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沉迷手机的孩子,很多家长经常利用家长的身份强迫他们(我说不玩就不玩/再玩就没饭吃/再玩就打你);二、以亲子关系相威胁(再玩会被抛弃/再玩会被嫌弃)。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建议:
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4.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愤怒地责骂,甚至痛打一顿,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伤害孩子,但也可以帮助他们。关键在于怎么用。
建议: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