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10:13:43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全身加衣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捂的部位很重要,那么,春捂到底应该捂哪儿?春捂有何科学道理?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我们应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专家介绍,“春捂”讲究“815”原则。当昼夜温差处在8℃以上时,需要“捂”。当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捂”了。
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从气温角度讲,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
“春捂秋冻”对于以下几类人尤为重要:
有呼吸道疾病和肺病的患者。寒气会刺激敏感的呼吸道,容易诱发肺部和呼吸道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类人血管本身比较敏感,受到寒风刺激后会导致血管异常收缩,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风险,甚至诱发中风、偏瘫。
有胃肠疾病的患者。腹部受寒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容易出现腹泻等情况。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加重病情。
有关节疾病的人。寒冷会刺激人体,导致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
一是因为刚由冬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宋代高僧释普济在《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中记载:“春寒料峭;冻杀年少”,说明初春寒冷,春寒很有威力。
古诗还曰:“律回风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就是说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人们还是会感觉春比冬冷,也就是农村谚语所说的“春冻骨头秋冻肉”。
这就是农村常说的“倒春寒”。因为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很多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而且冷点多于热点,面部或躯干皮肤对冷点的敏感性还比四肢的皮肤高。
二是一天中早中晚温差大,像孩子的脸“一天三变”。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变化就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春捂怎么捂?
1.春捂要有度
春捂要根据气温、自身感受适当调整衣物。如果捂出了汗,应及时减少衣物,以免吹风后着凉。对于家中小孩应时常摸一摸后颈,如果感到温热舒服,说明衣服穿得刚好合适。
2.寒潮前添衣
春季经常会遇到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在冷空气来袭前1—2天,就可以开始增添衣物。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早晚就要多穿点以免受凉。
3.减衣需耐心
随着气温的回升,衣物就可以慢慢地减下来了。但减少衣物需要一个过程,一般1—2周比较合适。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9878号-4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