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9 14:10:2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md点击:
为什么现在生活中的熊孩子越来越多呢,孩子适当的耍性子是可爱,但是情绪闹过了往往会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不适,父母也会觉得尴尬,因此给孩子进行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宝宝在耍性子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跟宝宝讲“道理”呢,为什么2岁的宝宝开始变的有自己的情绪了。
宝宝2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仅是身高体重在增长,社会情感实际上也在不断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宝宝的独立行动能力越来越强。
慢慢地,宝宝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掌控身边世界的欲望逐渐凸现出来。但是外部世界跟他的想法会常常发生矛盾,自我要求也不可能都得到满足,相应地,宝宝的情绪调节能力又有限。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开始出现闹情绪耍小脾气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案例一中提到的“过激行为”,比如撞头。
如果说自我意识增强是宝宝开始出现耍小脾气现象的内因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压力源”就成了宝宝经常闹情绪的外因。
安静缓和法,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通俗讲解法,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
不予理睬法,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
以退为进,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孩子在公共场合闹性情
“我知道你很生气,可是妈妈也很生气。我们不能拿超市架子上的巧克力,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哎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是不是妞妞?我们跟她打个呼唤好不好?”
这种设置界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转移孩子的留意力的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类似问题。
孩子不兴奋时乱踢打咬抓
“别这样,宝贝。你知道我们不可以踢人的。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告诉妈妈,妈妈可以帮助你。你知道,没有人愿意被人伤害。”
向孩子重申规则、禁止不可接受的或危险的行为,以及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可以让他更好地牢记并懂得规则。
有专家分析过,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所以,当孩子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要求而总是发脾气时,家长就要注意了,你的宝宝需要学会“等一等”,也就是“延时满足”。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