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7 16:45:13来源:本站整理作者:fy点击:
在孩子和父母谈条件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和妥协,经常会有一些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在地上撒泼打滚,苦恼来让父母妥协,孩子的底线教育非常的重要,智慧的父母不跟孩子谈条件,而是谈底线,下面八宝网带来介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对5岁和7岁的兄弟,面对妈妈时会经常胡闹、怒吼,弄得妈妈手忙脚乱;而面对爸爸时,两兄弟会显得非常规矩。因为孩子们很清楚,妈妈容易对他们让步,而爸爸却是言出必行。
一旦我们意识到孩子在进行有目的性的哭闹,就要去纠正TA。我们常常不准孩子这样那样,在孩子一再试探大人的底线时,如果TA发现父母会一次次无底线的妥协,孩子也会变得更加放肆。
不跟孩子谈条件,而是谈底线
朋友跟我聊起她家3岁孩子某天突然学会开始和她谈条件了,比如“今天我上英语课的时候好好表现,结束后妈妈可不可以给我买肯德基吃。” 起初她没有在意,但随着这样“谈条件”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
孩子是怎么学会讨价还价的呢?仔细想想日常生活就能发现了,在他哭闹着不想去幼儿园时,会跟他说乖乖听话的话,放学会有奖励;不好好吃饭时,会说好好吃饭的话,可以去公园玩……这样的条件交换太多了。
孩子会跟大人谈条件,来自于大人对TA不正确的引导。无意间让孩子以为,你不愿意做的某件事,如果做好了的话,就能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即使是不合理的。
- 你把作业做好了,干什么都行。
- 你今天好好听话了,明天带你去游乐园。
- 这次不买玩具了,你乖的话下次带你买。
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跟孩子进行“带条件的谈判”:你停止或者去完成我让你做的事情,这样你可以获得某种奖励或者是去做某件事的资格。
这样的交换对孩子成长有利吗?显然不是,通过谈条件来哄娃的方式或许有时可以立竿见影地起效,但它有很多弊端。
最大的问题是,模糊了孩子的是非观,让TA以为通过条件的交换就可以达到自己的所有目的,这也就等于抹杀了孩子的内在成长动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德西效应”:过多的奖励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简单来说就是忽视了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
当孩子懂得如何去“谈条件”时,TA也越来越“狡猾”。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的不是通过创造某个条件去满足TA,而是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一条可以自我管理的底线。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那条线格外地鲜明。
优秀的父母,会给孩子底线教育
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处于对孩子的潜能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教育孩子时,有两个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底线的放纵和没有弹性的规则,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源于对底线的误解。
底线教育有这样几个原则:▼
① 底线不在多,而在精
大部分时候给孩子选择权,比如想玩什么,或者是看什么书,都可以有自由。但我们底线是,类似于“不可以影响晚饭”或者是“我叫你停了你就要停”。也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是先看30分钟电视,再去写作业;还是先写完作业,看1小时电视。
这个度始终掌握在我们大人手中,且在底线之内。你可以在晚饭前玩得很尽兴,但是大人叫你吃饭了就要好好吃。这样孩子才能慢慢有约束感和规矩。
② 合理的奖励应建立在良性的选择上
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用物质去激励孩子,在和孩子谈奖励时要让TA知道这不是“等价交换”。我们设置奖励,是鼓励孩子的一个辅助手段,奖励是一个外在机制,它被作用于启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但像好好吃饭这类事,并不属于有偿劳动,而是孩子应该做的,不要试图用此来换取好处。对于孩子应该要做的事情上,需要告诉孩子:这是你应该做的,至于你是否可以得到奖励由我们大人来选择。
其次一旦有所承诺就要言出必行,不能假装提出条件来威胁孩子,“被欺骗”多了,孩子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不信任感。
③ 破了底线,要有所作为
没有惩罚行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破了底线,我们却没有惩罚TA或者是让TA付出代价,那就等于是在告诉TA,底线形同虚设,你可以随意逾越。
这里的惩罚不一定是要靠棍棒,有时候一个失望的眼神,对TA一段时间的严肃或沉默,都能让孩子产生自责的感受。
比起有没有底线更重要的是,触碰到底线如何处理,如何让孩子在底线范围内做事,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以上就是智慧的父母不跟孩子谈条件,父母跟孩子谈底线,请大家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