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4:34:2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gj点击:
21日凌晨,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它犹如一枚‘时空胶囊’,满载原汁原味的清代市井生活片段。那么清代古船之前被发掘过吗?
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
时隔150多年,古船终于重见天日!
调查人员在沉船前后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等大量文物,共计600余件。
广州首次挖掘出3艘清代古船。这几艘古船废弃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亦即公元1796至1850年间,出土仅存底板。此次发掘的古船将成为广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件重要展品。
位于广州北京路45-65号,考古工地就在南关电影院西侧,与天字码头直线距离172米。该地原为普通民居,现地块已由开发商承建新楼。由于地处广州市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古城片区,2014年3月中旬,广州市考古所进驻发掘。在一个南北长20米,东西宽10米的探方内,两艘较为完整的船只正南正北摆放着,另一艘仅见残存2米的小船叠压在大船上面。昨日,据现场作业的考古所研究员罗工介绍,最大一艘船残长19.2、中部宽3米,属快船类型。
次之的一艘长15.2米,中部宽2.5米,推测为运输船。另一艘小船破坏厉害,仅见2米长的船头。还有一长3米的木条,或为古船的桅杆。出土的船只高半米,仅见底板,船头朝北略微翘起,距离地表2.5米,船尾距离地表3.5米。“这里的地表水约50厘米深,如果不抽水,三分之二的船只淹没在水中,船头与空气接触,破坏比较厉害。”
为何这三艘船会出现在这里?它们何以保存这么久?当时又有什么用途?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带在清代广州城南,清中期以前还是珠江河道所在。广州博物馆特藏部主任宋平对古船也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的珠江河岸在接官亭牌坊,在工地北面50米左右,这里应该是当时的河滩,距离当时的天字码头约50米。”至于船只的建造年代,暂时无从考究,仅能判断是清代时期的船只。“最大的那艘叫做快蟹艇,应该是官方用于缉私的快船,行船速度快。
另一艘预测为运输船,具体的用途还无从判断,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不是海洋船,属于内河船。”宋平说,要对船只进行复原,暂时没有现成的船只可以参考,只能依据文献记载。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9878号-4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