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0:03:17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这几年来,考公热愈演愈烈,年轻人更追求一种稳定就业,但有专家称这并非好事,那么,如何看待追求考公考编?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专家称并非好事。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是后疫情时代中青年职业取向的代表话语。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此言瞬间登榜热搜,引发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
“考公热”愈演愈烈,是三年疫情背景下职业选择走向的阶段性特征。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体制内工作稳定可靠的优势凸显。
对备考人员而言,扩招意味着更大的“上岸”希望,但在不少专家看来,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财政供养群体,长远来看并非好事。
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将体制内工作作为首选或单选,既不现实也不正常。体制内工作岗位数量毕竟有限,财政供养能力不是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生利者而非食利者。
体制内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是有限的,如此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报名涌入势必会加剧进入体制内工作岗位的内卷化竞争。
人都具备从众心理。当考公考编成为热潮,更多人会被吸引加入,队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卷入进去,个人的天赋才华可能得不到施展,个体的发展可能受到局限。倪闽景委员的担忧不无道理。一些人原本有能力依靠所学,创办科创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更大成就,最后却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科员。
从社会活力来说,创新的源泉往往来自企业,而且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当人人抱着求稳的心态,体制从市场吸走太多优秀人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就会降低。只有越来越多人愿意走向市场,在市场的风浪中磨练,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原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从社会层面改变“体制迷恋”心态,要着手的问题很多,它与经济形势、就业形势紧密相关。其中,倪闽景委员关注到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他认为各个高校的培养方案需要契合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避免需要的岗位招不到对应专业的人,毕业的人找不到工作。
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重视问题是起点。如何推动更多年轻人从“求稳”走向“求变”,拥抱变化、适应变化,是整个社会该思考的议题。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9878号-4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