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21 15:47:11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md点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会有越来越多为人父母的感想和领悟,但是想说的是孩子的安全感是从小培养的,只有童年时期足够的安全感,长大以后才会更好的与自己相处。
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能做到陪伴在孩子身边,细心地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够了。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两三岁这个阶段,会时不时跑回妈妈身边,要妈妈抱抱,这时妈妈痛快地抱起他就好了,抱了一下,孩子有安全感了,要下来,那就放他下来,让他自己去玩,不要打扰。他邀请你玩,你就陪他一起玩。顺其自然,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会尝试分离一点。安全感更多一点时,就再分离一点。
总之,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妈妈给予过多的限制,或是过多要求孩子和自己在一起,又或者对于孩子的亲密行为过多拒绝,则孩子的安全感就会严重不足。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越发喜欢黏人,严重影响独立性的培养。
妈妈需要做的,是邀请爸爸,或者家庭成员多介入,去和孩子做一个逐步的剥离。
孩子也许刚开始看起来很难过。但是我们很快就能发现,离开妈妈以后,孩子依然会很开心。甚至会比在妈妈面前更轻松和快乐。
因为,和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获得更多自我空间,以及接触外部世界和外部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独立的一种必然需要。
如同氧气之于呼吸一样重要。
这也才是孩子要的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在不断的、小小的分离事件中得到强化的。这些事件包括,断奶,妈妈短暂的离开,跟妈妈以外其他人的游戏时间,自己独处的空间,还有入园等。
父母恰当应对,学会逐步放手,甚至必要时候轻轻推开孩子,是对孩子至关重要的成长支持。
当孩子萌发自我意识,渴望独立后,我们在给予孩子持续的关怀和关注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权、决定权,当然这不意味着时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在尊重自己,尊重客观情形的条件下,提供一个平衡的方案。
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触犯“安全,不尊重他人”这些原则底线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体验TA自己做主,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掌控环境,有利于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我很棒,我可以做到”。而自我效能感给予孩子自信和安全感。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