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1 11:27:18来源:本站整理作者:wsl点击:
妈妈没事最喜欢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很多宝宝都会挺害怕爸爸妈妈说不要自己的话的,听到爸爸妈妈说不要你的时候很容易当真,那么孩子不听话怎么做比较好呢,八宝网小编能否为大家带来孩子不听话的处理方法。
孩子调皮的时候,不少家长都会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虽然,家长们都知道这只是吓唬吓唬。但是,19日,重庆一名三岁女童当了真。
小女孩成功找到了居住的小区。
事发地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廖家坪农贸市场附近的一条马路上。8月19日10时30分左右,一名城管工作人员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在马路上行走。由于小女孩表示找不到妈妈了,城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了110电话报警。
“小朋友,你是否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是否记得家在哪里……”来到现场,民警耐心询问小女孩。
小女孩含含糊糊地介绍,她叫雯雯,3岁,和妈妈一起出来的,妈妈把她放一边不要她了。小雯雯虽然找不到家,但是依稀记得回家的路怎么走。民警向周边群众打听是否认识这个孩子,群众们都表示没见过。
面对这种情况,民警只能试着让小女孩带路。走了将近二十分钟,民警与小女孩来到了一个居民小区。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刚走到一栋居民楼下面,一个邻居就认出了小女孩。而就在一行人正要上电梯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也通过报警的城管联系上了民警。
得知小女孩已经回到小区,正在四处寻人的家人赶紧往回赶。当看到妈妈时,小女孩一下哭着扑向妈妈的怀里。
1、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她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调皮、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可把欢欢妈惹急了,欢欢妈瞎吓唬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没想到欢欢乖乖地写作业去了。看发脾气这招挺管用的,欢欢妈也越用越多,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妈发现,每次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2、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3、说反话要注意年龄、性格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4、常说“反话”容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根据地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规范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的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建议: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5、“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1.思考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平日下班后先给自己适当的喘息时间,再去接孩子,这样与孩子互动时会有较佳的质量。若是妈妈发现“工作想孩子,在家想工作”的频率很高,可问问自己究竟是否要找回做为一个母亲最单纯的喜乐。
2. 与先生讨论共同生活的可能
夫妻因爱而结合,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倘若妻子无法从现在的婚姻关系中得到肯定、包容与“满足”,会维系得相当辛苦。建 议双方针对目前“远距离”的问题做讨论,除了凝聚亲子情感,更需拨出“谈恋爱”时间,维持亲密关系。倘若分隔两地已逐渐影响夫妻间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两人 最好能坐下来讨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与计划。
3. 向其他家人寻求协助
如果与长辈相处和睦,公婆也愿意分担教养重担,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如果因不合而渐生嫌隙,可能使妈妈精神更加紧绷。建议妈妈与先生讨论如何改善,或是寻求娘家亲人的协助。当妈妈受到最实际的帮忙时,较能迅速补充耗尽的能量。
4. 制造生活的小确幸
照顾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因此重新认识自己、重塑信心是此阶段的功课。找到有归属感的同侪团体,可让妈妈不再孤单;保留时间给自己的兴趣,譬如做瑜伽、听音乐、阅读、慢跑等,都可以累积小确幸而成大幸福。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