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6 10:35:55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关于“延迟满足”的概念,相信一些家长有过一些了解,甚至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有用到过,那么,“延迟满足”理论科学吗?父母应不应该刻意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一说。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实验地点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这个科学实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孩子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也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否延迟满足,也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
虽然延长满足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家长争相效仿的教育之道,在孩子的教育中,大多数是父母替孩子做出了决定,这样肯定也是违背了“延迟满足”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宜刻意训练为之,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整个行为判断都是孩子自身做出的决策,而父母刻意训练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1、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感。
父母刻意延迟满足,孩子认为本可以满足而不满足,是故意刁难自己,造成孩子不信任父母;
2、过度压抑孩子需要。
当过于压抑孩子的需求时,一旦有机会满足,反而贪欲更大、无节制;
3、教育变成了讲条件。
孩子会以为父母刻意延迟满足是在“讲条件”,孩子也养成了做事时跟父母“讲条件”的习惯;
4、孩子会认为反正父母不会满足自己,压抑自己的需要,养成过度克制的习惯,长大后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很难去拒绝别人的要求。
另一方面,父母仅通过玩具和零食来训练延迟满足,而这些物质诱惑对于幼儿来说往往要求过高,父母很难把握合适的度,如什么时候应该延迟满足,精神方面是否要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