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2 08:59:35来源:本站整理作者:fy点击:
孩子在幼儿园乖巧,懂事往往就是老师使用了口令,让孩子变得有规矩,父母在家中不妨给孩子也设立一些规矩,在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下面八宝网带来育儿口令的重要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岁起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能够记住外界给自己制定的规则,两岁的宝宝能够记住“这件事情妈妈说不可以做”。等到孩子三岁以后,他就开始慢慢学着自我控制。而这个时候,像幼儿园的“规矩”、“口诀”这些简单直白的信号,就能帮助孩子迅速地记住自己需要掌握的行为规则
也就是说,从两岁开始,我们的孩子就有了学习规则,控制自己行为的基础,这是宝贝们能够学会“守规矩”的生理前提。而2-6岁的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建立行为规范,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为什么简单的口令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华生很早就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解释。华生教授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总统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他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成长是完全由后天的影响所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塑造一个人的行为。
“条件反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指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过去的经验积累,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性的反应。比如人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会分泌唾液,许多人看到虫子会起鸡皮疙瘩,这都是身体根据过往的经验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尽管约翰·华生的理论在心理学界也有一些争议,但从中普遍能够达成共识的,就是借助条件反射原理,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行为规范,从而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例如,我们告诉孩子火是危险的,孩子的大脑里建立了“火=危险”这个条件反射后,以后看到火,就会不假思索地躲开。
条件反射的好处,在于它是迅速的,不假思索的。很多时候还没来得及思考,埋藏在身体里的条件反射就会替我们做出决定,并行动起来。
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正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理,通过让孩子“学口诀”的方式建立条件反射,最终达到“做规矩”的目的。孩子一听到“拍拍小手坐坐好”,小嘴巴就会下意识地停止说话,这就是“身体先于意识”。
口令怎么说,其中大有讲究
想在孩子的小脑瓜里形成条件反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需要三个要素:
足够简单。
不断重复
后续不断强化
第一点很好理解,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指令太过复杂,孩子理解不了,也就更谈不上去执行了。所以幼儿园使用的“口令”、“口诀”,都是经过老师们一年一年精炼打磨出来,最简单有效的指令。其中往往还带有一些谐音和韵律感,目的就是能够朗朗上口,让孩子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
第二点与孩子的记忆能力有关。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外界信息实在太多,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筛选能力,不能分辨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信息是需要记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来帮助孩子做出选择。不断地重复,就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口令”的内容,在孩子面对的“信息海洋”中占据一个深刻的位置。如果没有足够的重复,孩子很快就会忘记这个口令的意义,“条件反射”也就建立不起来了。
第三点其实和第二点是相辅相成的,“后续不断强化”通俗来讲其实就意味着“奖惩措施”。对一个行为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坏”的。奖励和惩罚能引起孩子开心或是伤心的情绪,伴随着情绪的记忆,往往能够记得更深刻。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建立起条件反射,养成行为习惯。
以上就是育儿口令的重要性,让孩子保持有规矩的状态,请大家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