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0 15:02:5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近日,某团队在调研一线城市新旧婚姻观念变迁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结婚后不生孩子,而这一观念和上一辈人存在很大的分歧,那么,结婚后要不要生孩子?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华中科大学生团队暑期调研一线城市新旧婚姻观念变迁时发现,受访的90后中,近三成倾向于婚后不生孩子,并且表示希望将来的另一半与自己有相同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90后的择偶标准、婚姻状况。而在50岁以上受访者中,95%以上表示婚后必须要孩子,父母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是很重要的事情。团队总结了这种现象出现的三点原因:
1、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个体物质条件逐渐得到基本满足,人们的观念逐渐多元化。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将孩子看成是婚姻生活的必须。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生孩子被一些女性视作一种负担。
2、在当前社会背景下,90后大多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再加上受西方文化影响,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相对老一辈,较少顾及他人感受,是否生孩子被看作自己的事,而无关他人。
3、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导致生育、养育和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这给很多新婚夫妻带来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婚姻质量,让很多年轻人心存忧虑。
生还是不生?有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个是经济学角度,一个是人生角度。
从经济角度看“生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创立了“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理论。
他认为,如果把孩子看作是一种家庭需求的特殊“商品”,不同家庭对这种“商品”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中产和富裕家庭抚养孩子的目的,是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得精神收益和心理满足。这就像购买名贵汽车、音响一样,是“消费品”——孩子教育、成长的过程,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快乐。父母并不期待孩子成长后获得高额收益,过程已经足够了。
收入较低的家庭则相反,孩子更多的是一种“生产品” ——他们期待孩子能参与劳动、带来经济收入,并给他们养老。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抚养费用要少于孩子将来带给父母的收益。
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基本靠体力劳动,老人赡养主要依靠孩子,人丁意味着生产力和安全感。这个时候主要是“家本位”观念——无后是件影响很大的事。
到了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生产力靠脑力而不是体力,社会保障机制越来越完善,这个时候主要是“个体本位”——孩子越来越像“消费品” 。所以,我们每年都会看到一个养育孩子需要花费几百万的调查报告,寒暑假,给孩子报兴趣班,月花几万块的新闻。
从人生角度看“生娃”
1、先来看看生孩子的情况:
优势
选择生娃——继承家业,延续社会地位
很多企业家,尤其是“创一代”,即使工作非常忙,也依然希望自己能养育几个孩子。他们一方面是受传统的开枝散叶的价值观影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延续自己的社会地位。
选择生娃——缓解面对死亡的恐惧
趁早的创始人王潇,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我选择生育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因为害怕……暮年到来时我对如何应对那巨大的虚无感没有把握。子女是劈杀这种虚无感的利器。”
劣势
选择生娃——没做好当父母的准备
做律师都需要学习、考证,但是难以想象,做父母这么复杂的事情,却很少有人受过系统教育,大部分的父母在生育前,都并未做好财力、精力和心理上的准备。
当然,因为谁都是第一次生,并没有人能做好完全的准备,但很多人会留出时间、空间,以及心理准备来陪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在孩子成长期间,你的成长是孩子教育的上限,你对自身的提高,也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2、再看看丁克一族的情况:
选择丁克——更好地活出自己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选择不要孩子,她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选择丁克——更自由地探索人生可能
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并不会因为延续而变得有意义,质量比数量重要。
劣势
选择丁克——家庭伦理的压力
在中国,子女的问题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两个家庭的问题。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或者自己的兄弟姐妹没有孩子的话,双方老人的心理期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老人晚年的期待就是看着儿孙长大,没有儿孙对他们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也是很多人最后选择生育的理由之一。如果你选择丁克,一定要做好父母的心理工作。
其实,只要你考虑好自己的现状,提前做好风险准备,生和不生都是很好的选择。
以上就是有关生孩子成两代人重大分歧是怎么回事,结婚后要不要生孩子的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