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06 14:34:57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节气后,天气气温逐渐降低,在养生上要更为注意,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面,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但老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别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常服蜂蜜还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5、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类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6、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胃部。
首先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盖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关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7、适当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衣: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另外,秋季时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食: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饮食过量。要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热软食物。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补品。
住: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条件许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既能让环境充满生机又能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行: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却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可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组织秋游活动, 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以上就是有关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寒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的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