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8 16:47:59来源:本站整理作者:wsl点击:
场景一:睡觉奇葩闹
小编记得之前有一次跟着朋友带过一个旅游团,是亲子类的,小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到了孩子们该睡觉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哭闹场景,孩子们纷纷开始寻找自己的安全港湾,有的要奶奶、有的要爷爷,还有由妈妈单独带来游玩的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根本就不鸟妈妈的陪伴,好几次甩开妈妈安抚的手,这位妈妈相当的尴尬,最后累的睡着了,这个闹剧才就此作罢。
场景二:要睡觉之前,远离妈妈
小编曾经听到有妈妈抱怨说,孩子跟自己不亲,有天晚上,孩子奶奶有点事情,要外出,我刚好也想跟孩子一起睡,那天我跟孩子一直在床上玩,孩子很开心,跟我也很亲密,但是差不多十点左右,孩子想要睡了,就揉着自己的眼睛往床下走,我拉住孩子问:‘你去哪儿?’,孩子说:“我要去找奶奶”,空气瞬间宁静的不像话。
场景三:睡得好好的,半夜要姥姥
小编最近遇到了一个小朋友,她妈妈见人就吐槽自家女儿雷打不动的不跟自己睡,本来以为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在抱回自己的房间会没有问题,但是晚上醒来的时候,看见身边没有姥姥,就开始大哭起来,怎么安抚都没有,只能让姥姥抱走,然后就一觉到天亮!
相信有这些情况的妈妈,内心都是非常崩溃的,我是孩子的亲生妈妈,孩子居然不愿意跟我睡,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猜测,这是由刻印效应造成的,所谓刻印效应,指的是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那么在现实的亲子关系中,究竟有没有刻印效应呢?答案是有的,尤其是在第一年的时候,但是第一眼的刻印效应是不存在的!
第一眼的“刻印效应”在人类亲子关系中不存在
首先,宝宝刚出生的那段时间,视力是非常弱的,基本上可以和盲人媲美;其次,根据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宝宝出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产科医生或者忽视,若是第一眼的刻印效应,宝宝应该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但是无数的实际案例证明,不会;最后,初生婴儿会主动的通过母亲的声音和体味找妈妈,因为这是宝宝除子宫外唯一一个熟悉的,出生后还能找到的懂你,这也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
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清楚,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刻印效应发生效果最强的一年,也是亲子关系建立最重要的一年,但是想一想,很多妈妈在这一年里,都选择了“抛弃”宝宝,有的是因为工作,有的是因为有长辈带,自己乐得轻松,有的可能还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不仅不哺乳,平常也很少亲近孩子,晚上也不一起睡,宝宝一直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
1、依恋关系缺失
19世纪,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曾经拍摄过一个黑白的简短的影片。片里是一群无法长期照顾宝宝的妈妈们生下的婴儿,头三个月,妈妈亲自照顾宝宝,三个月一到,这些妈妈们便离开,把宝宝交给育婴园的护士,妈妈刚刚离开的时候,宝宝有时还能愉快地咯咯笑或微笑,可一周后,宝宝们不是反应迟钝、面无表情,便是脸上写满恐惧。施皮茨认为,这就是婴儿的依恋关系是缺失的,宝宝们的安全感和情感发展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依恋关系缺失的宝宝爱哭闹,常常希望有人关注,但也爱拒绝他人。
2、依恋关系发生转移
那些妈妈分娩了婴儿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家庭,这些婴儿的主要养育者,比如家里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又或者是宝宝的爸爸或保姆,如果对宝宝充满爱,能够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那么这些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关系便会产生转移,宝宝们把情感寄托在别的养育者身上,而不是在妈妈身上,这便是上文3个有趣场景的解释。
那些不肯跟妈妈睡的孩子,即使他们平时可能跟妈妈玩得很好,那是因为这些孩子在一岁前跟妈妈分离或被妈妈忽视造成的,并且这种发生转移的亲子关系常常是不可弥补或难以改变的。为什么?
1)0-1岁,亲子关系
1岁前,被视为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宝宝们通过与妈妈的互动,比如妈妈对宝宝有亲密的关怀和照顾,能与婴儿有充分的体肤接触,及时回应婴儿的哭闹,能通过行为或语言表达对宝宝的爱,在跟宝宝接触过程中,有充分的语言刺激,宝宝能时常闻到妈妈的体味、感受到妈妈怀抱的温暖,听到妈妈爱怜的呼唤和说话,那么,这样家庭的母子或母女亲子关系常常能建立得很好,这些孩子最爱跟他们的妈妈睡,若是这些妈妈都没有做到,而是由养育着代替,那么这种依恋关系就会转移到养育着身上,所以就不跟没有建立起依恋关系的妈妈睡,这决定了妈妈跟孩子日后的亲子关系的亲密还是疏远。
2)1-3岁,1对1玩伴关系
1岁后的宝宝,虽然对亲子关系还有渴求,但因为1岁前妈妈的缺位,即使宝宝1岁后,妈妈及时回到宝宝身边,这时母子母女发展的是玩伴关系,不再是亲子关系。这些孩子能跟妈妈玩得很好,但实际上孩子们只是把妈妈当成玩伴,关键时刻,比如到了睡觉时需要100%安全感的时刻,孩子们需要的,却是那个跟Ta在1岁前建立了亲子关系的对象。
3)3岁后,群体玩伴关系
到孩子3岁后,他们常常发展为对群体的玩伴关系有需求,对与Ta有亲密亲子关系的妈妈或养育者虽然有依赖,但也能开始接受在幼儿园或非熟悉的寝室睡觉,跟小朋友们也玩得较好。
幼年时期依恋关系缺失或家庭养育方法的不当,会让孩子丢失安全感。安斯沃斯的“陌生情景法”,常常是检验孩子是否有安全感的重要方法。
孩子安全感很好的表现:
1、当孩子6个月~3岁时
妈妈上班或外出,或婴儿的主要养育者暂时外出,孩子虽然一开始表现出不情愿或哭闹,但妈妈或养育者离开后,孩子很快能投入玩耍。到妈妈或养育者回家后,孩子会表现出高兴或希望亲近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安全感是正常的。
2、当孩子3岁后
比如上幼儿园,孩子能忍受跟妈妈或主要养育者暂时分离,虽然刚开始会表现出分离焦虑或哭闹或不舍,但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且跟小朋友们玩得很好。这也是安全感正常的孩子的表现。
3岁后的孩子,睡觉时一起睡的陪伴对象没那么挑剔了,也能开始慢慢尝试独睡。
所以妈妈们如果想要跟孩子建立一辈子亲密的亲子关系,那么便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要珍惜关键的头一年。
老话说的好“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亲自拉扯才会亲”真的是充满哲理啊!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