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6 17:32:19来源:本站整理作者:wsl点击:
有时候孩子的攀比情况是无意识的,就是想自己家比别人家要好,不过为什么孩子之间会出现攀比现象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1、孩子竞争意识的发育和体现
一旦孩子走出家门、开始社交后,攀比之心就自然产生了。
“小青的裙子好漂亮,我也想要!”
“我的玩具车比瑞瑞的大,好开心呀!”
看到别人的东西好就想要,看到别人羡慕自己的东西就得意,这些真实朴素的情绪流露,都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从某种程度上讲,攀比心理也是一种不甘落后他人的竞争意识,孩子拥有适当的好胜心,并不是一件坏事。
2、对家长言行的模仿
孩子攀比,很多时候是受了父母的影响。
“亲爱的,我周围朋友都换了新款的苹果手机,我也好想买啊。”
“咱们宝宝今天这衣服漂亮,把其他孩子都比下去了!”
如果家长平时经常谈论一些物质的东西,有意无意地与他人对比,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处处比较,不愿落后于人。
3、自信心较弱,想借助外物引起关注
早教中心有个孩子小俊,每次来上课一定会带一大包零食,下课后跟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前几天小俊下课后,突然大哭起来。
原来他看到班里另一个孩子也带了一个零食包,而且比他的零食更多更新奇,立刻就慌了,他边哭边说:“我的零食不是最好的了,他们肯定不会跟我玩了!”
目睹了这一幕,我又心疼又感慨,小俊很可能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有点儿自卑的孩子。内心越不自信,就越倾向于用外在的东西来帮助和证明自己。
他对“最好”的这份执着,只是想寻求朋友和关注而已。
当孩子攀比时,这样做只会害了孩子
1、批评否定,上纲上线
有一次逛商场,看到一个孩子跟家长要Nike的运动鞋,因为班里同学都有。
“一天就知道比吃比穿,你怎么不跟别人比比成绩呢?”
“这么小就追求牌子爱慕虚荣,以后我可养不起你。”
孩子妈妈不由分说教育了孩子一通,我眼看着孩子的表情从期待变成深深的失望,最后索性走到一旁,拒绝再跟妈妈沟通。
当孩子提要求时,其实是了解孩子内心的一个好机会。
武断地否定孩子、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只会让孩子的这份渴望压抑在心底,与家长的心也离得越来越远。
2、敷衍回避,向孩子哭穷
前阵子,一位小学生的爸爸因为开跑车送孩子上学,被老师和其他家长在群里点名批评,说会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
这位爸爸感到很委屈: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如果开跑车就攀比,那是不是你们孩子太脆弱了?
这位爸爸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活中,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对物质条件差异的疑问,要么转移话题、敷衍了事,要么用哭穷来误导、教育孩子,本质上都是在回避问题。
就算这位爸爸妥协不开跑车,以后班里的孩子也会遇到别的“炫富”情况,这些家长的行为,跟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区别呢?
3、不深究原因,妥协满足
有些家长问,那孩子提要求时,我尽量满足总不会错吧?
其实这样对孩子也不好。
孩子的正常“需求”是需要被看到和满足的,但出于“攀比”心理提出的要求是需要斟酌,甚至是拒绝的。
如果不加甄别和询问,一味妥协和满足,只会让孩子的胃口和欲望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超出家长的能力范围。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