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

时间:2020-03-03 14:04:11来源:本站整理作者:fy点击:

我国古人讲惊蛰分为三候,代表了气候的变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开始到结束,惊蛰三候也是古人总结的自然规律,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下面八宝网带来介绍。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桃花朵朵娇艳,馥郁清香。

二候仓庚鸣:春风和煦,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的蛰是藏,“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藏”,藏是为“存身”,藏是静,所以,《说文》解释“蛰”是藏,《尔雅》解释“蛰”是静,动物们探头探脑怯生生出来了,也到了花开的的时候了,等待花开的声音是寂静的,特别喜欢这种安静静待花开的意境。

“蛰”字是由执与虫的组合,这个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天地关系而言,是拘系,这就是马王堆帛书中“正名修刑,执虫不出”的意思。另一层,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而言,是守持,守持才能护生、存生,这也是生存之本。所以,守持的概念对于生命而言非常重要,也是人格的精华所依。

《中庸》中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没有执着,精诚何有?这样来理解“蛰”字才有意思。以干支纪年,古人称岁在辰为“执徐”。这个“执徐”其实也是对“惊蛰”的解释——执为蛰,徐为舒,舒是蛰物皆敷舒而出。

古人是一直注意天地关系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个“敷舒”的“敷”是施予,在被大自然施予的前提下舒展。东风吹来,大地解冻,春雨如膏,都是施予。这样来理解“启蛰”或“惊蛰”,是有深意和感触的。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

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

一候桃始华

阳升而萌,雨足而华。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

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二候仓庚鸣

仓庚乃黄鹂,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

三候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鹰翔于空,觅食而鸣,如鸠为食,类鸠也。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农谚有云:“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南方开始犁地耕田,北方的小麦则已开始返青拔节。

此时的田野阡陌,处处可见弓背弯腰、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高歌吆喝,忘却疲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泥染衣腿,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八宝网。

最新文章
娱乐新闻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

关于八宝网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