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0 16:51:12来源:本站整理作者:fy点击:
赛博朋克2077游戏引爆了热度,这系列的小说,游戏,影视剧科幻作品都有很高的受众,被年轻人所喜欢,然而最早的赛博朋克是起源于文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普及,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带来介绍。
赛博朋克是一个音译词,其英文名称Cyberpunk,是Cyber和punk的合成词。
Cyber:即控制论(Cybernetics),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1948 年在著名的《控制论:动物与机器的控制与交流》一书中发明并提出,他认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人类神经和机器系统中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名词听上去非常学术,不好理解,所以它还有另一种翻译,叫作“神经机械学”。
Punk:即朋克,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种摇滚乐,不过,几经演变,朋克已经逐渐脱离了摇滚,甚至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符号。
如今放眼望去,这一风格早就变得相当混乱 —— 有人认为,探讨科技与信息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何种影响,这属于「根正苗红」的赛博朋克;但也有人觉得,我在场景里装几根霓虹灯就十分赛博,格外朋克了。
随着不断的扩散、演变,人们对定义这一题材的争议也始终没有停止。即便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看上去能将这一题材推向全新高峰的《赛博朋克 2077》,也曾经被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泼过冷水。而面对这位在文学领域的「赛博朋克之父」对其提出的质疑,CDPR 也毫不示弱地回应道:作为我们游戏原型的桌游作者,在最初写规则书那会儿,还没看过什么威廉·吉布森呢。
两边都不太客气。但两边在各自领域都有大量支持者。于是从吉布森的小说入门的老读者,与因为喜爱 CDPR 而入坑的玩家之间,就为此在社区争论了好一阵子。尤其是 Reddit 等国外社交平台上,CDPR 粉丝们吐槽吉布森的帖子老精彩了。
你看,连游戏和文学界的大腕级人物,在细节方面都没有完全达成共识。所以作为爱好者,我们也不需要急着去给它下一个绝对的定义。
从诞生至今,赛博朋克就好像它的作品中最喜欢描写的义体人一样 —— 经历了无数的强化与改造。如今,人们对于赛博朋克的定义有越发广泛的倾向;人工智能/控制论,虚拟现实,东亚元素等等,都可以被吸收到这里头来。不过,它的核心,始终是讲述科技与人类的对立与共存问题。讲述的是关于「人如何利用科技去压迫另一批人」,以此来传达科技并不能挽救人性本质的哲学思辨。
朋克音乐诞生于二战之后的英国,在那样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本就脱胎于摇滚的朋克音乐,更是天生就带有着解放自由和反叛主流的精神特质。
1960年,基于控制论的理论,NASA的两位科学家弗雷德•克林斯和内森•克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是否可以通过机械或医学手段增强人类的身体机能,让人类不穿宇航服也能够在外太空中生存?
两位科学家将“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有机体”(organism)进行结合,首次将这种被机械技术强化了肢体和体能的增强人类命名为赛博格(Cyborg),即后来科幻作品里常见的“义体人”。
“控制论”和“赛博格”为赛博朋克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终于在不久之后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中大放异彩。
新浪潮作品一反美国科幻重视科技发展的传统,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神学作为题材选择,将现代文学思潮和哲学思潮带入科幻创作中。同时,受欧洲文化界内省和悲观主义倾向的影响,这些作家不再抱有美国科幻作家的乐观精神,冒险主义和英雄主义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常常是个人在巨大灾难前面的消极和无奈。
赛博朋克,就起源于这种文学背景之下。
1982年,菲里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掀开了赛博朋克的扉页,据其改编拍摄的电影《银翼杀手》,开创了赛博朋克的视觉先河
1984年,威廉·吉布森创作的《神经漫游者》问世,探索了赛博朋克作为一种科幻类型的范畴,从而正式确立了赛博朋克的哲学体系和文学地位。
这部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被公认为是《黑客帝国》的灵感起源。
作者在书中,神一般地预言了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他设定了一个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并将其命名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