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41:16来源:本站整理作者:xl点击:
别让垃圾短视频废了可思化,文字能够给我们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将故事娓娓道来,但现在很多人丧失了文字表达能力,“文字失语”现象越来越常见,那么,为什么文字表达能力越来越弱了?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文字失语”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需重视的社会问题。此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很多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集结一堂: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过于依赖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表意能力严重萎缩,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社交语言匮乏,语塞沉默型社交恐惧。写作达不到要求的长度,几句就写完,其他靠绞尽脑汁地挤、编、憋。奈何当年没文化,看到悲伤“很好哭”就脱口而出,“内卷”一词几乎概括所有现象,“双向奔赴”泛滥成“语灾”,语言干瘪贫乏,语料库里就那么几个词,没有能力用丰富的语言将所看所思清晰地表达出来。
文字失语有很多原因,比如读书少、与人交流少、写作少、过度依赖电子媒介电子表达。电子媒介中对文字表达形成最大冲击甚至带来文字失语的,尤其要说的是劣质短视频。重视频轻文字的媒介环境中,直观、可视、娱乐化的短视频在传播中形成压倒性的覆盖,“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之类迎合大众猎奇需求的摆拍视频,几乎全面占据了公众阅读和视觉世界。娱乐也就罢了,但如果青少年的日常阅读、信息获取、网络环境也被这些“垃圾”所环绕,那是非常可怕的。
有人说,文字是一种高阶的表达。相较于直白的图像呈现,文字表达背后是深度思考、长期积累与形象输出的结合。用词用典的精准度,往往折射着一个人的内涵修养。但在网络化生存的今天,精深思考和输出却常常被搁置。一方面,潮水般的信息不断增加认知负荷,人们被迫一目十行,于无形中削弱了解读、理解、记忆的能力,透支着本就稀缺的专注。另一方面,媒介迭代给人以更直观强烈的刺激,受众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越来越少。可以说,作为时代主流媒介的网络重塑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信息海量但养分不足,自然难以支撑高质量的文字表达。
“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表达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将文字仅仅当做一种工具,“失语症”似乎不值得太过忧虑,甚至文字直接简化为代码也并非不能传递信息。但文字,至少中国文字,还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犹记得新冠疫情发生之初,一些捐赠物资上印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寥寥数字,意蕴悠长,给人以极大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文字力有千钧的证明。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9878号-4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