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06 13:15:44来源:本站整理作者:wsl点击:
孩子叛逆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但是要及时的纠正孩子的叛逆情况,也就是正确的给孩子教育,那么怎么教育叛逆的孩子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一、潜能递减法则
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婴儿时的小司各特跟着父母出海旅行,船被巨浪打翻,全船遇难,只有小司各特爬上了一个荒岛,后来被一群大猩猩收养。
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已经长成一位强壮的青年,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
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
他们花费了10年功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用双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但是,他始终也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小司各特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的这种能力永远消失了。
每个儿童都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
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
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
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
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家长想要杜绝这种递减,最好的做法就是尽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提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就不得不提意大利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啦!蒙台梭利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就行早教:
1.日常生活教育
所谓日常生活练习工作,就是将家庭中成人所做的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当成一项“工作”,让孩子去模仿着做,去真实地体验,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运动
此部分主要是基本动作的练习,包括那些我们成人看似容易,对幼儿而言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如:拧、捏、倒、缝、剪、切、扫、挤的动作练习。我们把一个连贯的动作分解成一段段易懂、易学的具体的动作单位,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
第二部分:社会交往
主要介绍人们在生存及生活上必要的礼仪、规则等,如:开关门的方法、传递物品的方法、招待客人的方法等。通过练习,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行为。
第三部分:关爱环境
主要是培养他们关心爱护周围有生命、无生命的物体的好品格,从小养成美化环境,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如:扫地、擦桌子、照顾动、植物等。在练习中,让孩子了解自己和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关系,获得管理物品及独立的能力。
第四部分:自理能力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对自己没有信心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练习,如:正确穿衣、穿鞋、刷牙等,通过练习使幼儿产生并强化独立、自主意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2.语言教育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注意和孩子多交谈,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孩子就会很好地掌握语言。
3.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二、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给她起名叫盖拉蒂。
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盖拉蒂,他给它穿上美丽的长袍,每天守着它,亲吻它、拥抱它。虽然盖拉蒂依然是一尊雕塑,但皮格马利翁仍然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
皮格马利翁的执著爱情和真切期望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忒,女神给了雕塑生命,使她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盖拉蒂真的成了他的妻子。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用实验进一步明晰了这种作用。
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结果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是因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从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这就是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把这种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效应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规律,父母要学会利用期望培养孩子。
关于如何正确运用期望效应来教育孩子呢,小编有几点建议:
1、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
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当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个性如何、兴趣所在以及能力高低,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期望和要求。
其最好的做法就是家长与孩子坐下来好好沟通,就学习现状的评价和期望目标的设定等问题达成共识,产生合力。
2、对孩子保持充分的信任和信心
家长一定要充分信任自己孩子,对他的未来要充满信心。而且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努力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3、给予孩子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4、不要因失望放弃期望
三.超限效应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思考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是不是也存在超限效应呢?
当孩子由于不用心而没做好一件事时,我们通常会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地重复对那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实际上我们过分的批评,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过于“唠叨”而容易使孩子产生“超限效应”,感到腻烦而听不进去,或者听得太多感到麻木。
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的出现在,父母应注意批评的艺术:
1.利用“反弹琵琶效应”
什么是“反弹琵琶效应”呢?也就是说,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先不要急着批评或惩罚他,而是要充分肯定或表扬他的长处,使他自己去反省,进而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2.利用“三明治效应”
所谓”三明治“效应就是,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可以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
第一层是对他认同、肯定的积极语言,
中间一层夹杂着对他的批评,
第三层是对他的鼓励和信任的积极语言。
比如:“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别人,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的。”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的直接批评,效果更好,孩子也更乐于接受。
这两种批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呦!
前苏联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作为家长也是如此。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禀赋和特长,利用各种方法与知识,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成长超乎想像!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5-2020 8bb.com 〖八宝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1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